校长
南方大学学院的伟大愿望
常言道:“人若无梦想,就会灭亡。”
一个人必须拥有使命感、愿景、目标及计划,才能明确及有效率地达致人生的高峰。
南方大学学院是马来亚半岛南部一所享誉国际的知名高等教育学府,稳健成长,同时拥有远大的愿景;我们将竭尽所能,努力不懈,共同引领这所年轻大学学院朝向升格完整大学之路迈进!
南方大学学院是所有华社资助的民办非盈利学府,肩负及承载着发起人、热心教育人士及捐款人的期望,因而一直认真诚恳办学,努力提升学术水平,以达成华社的重大委托。
作为新任校长,我吁请全体同仁跟我并肩作战,一起实践及完成先辈的愿景和使命,达成。让我们共同奋斗,在2021年以前达成南方大学学院升格为一所完整大学的宏愿。
我们必须清楚知晓前进的目标,才能迈开脚步,勇往直前。哪些元素是一所世界级大学应该具备的条件?我在此跟大家分享世界级大学的7项卓越特质。
相关思维及分析源自于三项世界大学排名鉴定:时报最佳大学指南、金融时报英国大学排名及亚洲最佳大学排名。我发现各个区域的排名鉴定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标准,所有上榜的卓越大学皆具备数项相同特质。兹列出7项主要因素供大家参考:
1. 具备竞争力的学士课程
2. 具备竞争力的硕博课程
3. 培育出就业能力高的学士及研究生
4. 高素质的专业合格师资
5. 积极灵活的研究活动及独创性的论文发表
6. 先进的研究设施和器材
7. 聘任客座教授和著名科学家
这七个主要因素可归类为以下三大类型:
学术/课程发展
本科&研究生课程
• 发展多学科课程组合是许多大学的当前趋势,例如:融合电脑编程与化学课程、电脑与生物课程,让各自的领域添加许多新发现。任何大学能够囊括这些组合性的教学与研究,将在未来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导者。
• 大学每年针对课程进行全面性内部审查,让所有毕业生和研究生皆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 具高竞争力的本科与研究课程对提升大学在学术上的排名与地位有莫大助益。在此前提及的三项重要大学排名鉴定中,教学质量乃主要因素之一。
• 毕业生和研究生在充满竞争的就业市场中的就业能力印证着相关大学的名誉。他们的就业率和升学率皆被用以评估相关大学的素质。
人力资源
• 名誉良好的大学将吸纳专业优秀的教职员。
• 教职员的持续在职训练和自我提升将确保大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质量。
• 声誉良好的大学能够吸引杰出的学者到校担任客座教授,在大学授课及主持研究项目。
研究活动
• 世界级大学皆因拥有先进的设施如信息技术和仪器而占优势。 (展现於大学支付教职员的平均开销项目上)
• 大学需同时注重教学与学术研究。
• 大学需不断提升各种先进设备,确保顺利生产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及论文出版。
• 持续跟其他大学或工业实体展开战略性合作来促进研究活动。随着世界进入全球化的知识共享时代,在校内进行企业与技术性的演讲备受政府和各个大学的关注。
在衡量本身距离终点有多远时,自我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达成宏愿的路途漫长,只要团结一致、集思广益、全力以赴、掌握要诀及善用资源,就有机会达成重大目标。
南方大学学院大家庭的全体同仁,请大家携手合作,跟我一起迈开步伐,朝着充满挑战的升格之路迈进!
宏愿在望·齐心出发
作者: Prof Dr Teh Geok Bee, November 2019我上任南方大学学院校长至今年11月杪将届8个月。这段期间,我实施了许多行政与学术改革,并在变革作业中体验了一个令人振奋且充满挑战的旅程。在此,我要感谢全体教职员对我的革新工作上所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我们即将于明年提呈申请以升格为完整大学。在庆祝南方大学学院成立44周年之际,我想籍此机会针对筹备工作及未来计划提出我的观点。在2020年,我们将会致力于达成这4大要点:
第一要点:设施提升
我们将会提升校内软体设施,包括电脑中心的设备,用以培训学生,确保他们有效学习及使用最新的软件编程,在毕业时能够在充满挑战的职场中胜任软件程序员以及开发人员的工作。我们也将积极寻求业界伙伴提供交流合作与资助,确保所有课程与时并进及满足市场需求。
第二要点:国际课程的验证与认可
我们将向知名国际大学和精明合作伙伴提供一系列成熟和可靠的课程,以获取国际认证及信誉保证。这些国际认可有助提升我们的课程价值,同时确保相关课程具备竞争力及国际影响力,使我们的毕业生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同侪并驾齐驱。
第三要点:构建与社区之间的密切关系
通过新媒体中心所增设的新广播设施,我们可以参与及融入更多社区活动,促进各界更加认识和了解南方大学学院,同时贴近各种社会群体所关注的课题。我们将竭尽所能,为本地社会发声,造福社会。
第四要点:‘宽柔学村’的概念
饮水思源——南方大学学院将会持续与宽柔中学及其他独中紧密配合,在栽培学生及师资培训方面实行更加密切的合作。我们将会延续南方大学学院创始人在1970年代成立时的精神与态度,成为提升族群教育的最佳合作伙伴。
2020年将是南方大学学院最振奋的一年,凭借《宏愿在望·齐心出发》,我们将一起迈向卓越!

从一颗种子到一座森林(南方大学学院45周年校庆庆典)
作者: Prof Dr Teh Geok Bee, November 2020
今年,南方大学学院以‘从一颗种子到一座森林’ 为校庆主题庆祝南方大学学院建校45周年庆。校庆主题也寓意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我们播种善良的种子,我们也会由此收获善良的果实。播种时,撒下蕴含无限潜能的种子,终将让我们收获倍增。
如果你今天身处于南方大学学院的校园,一定不难发现到许多树木上贴着 "捐赠者 "或 "植树者 "的标签,那是热心人士在南方大学学院成立之初曾慷慨解囊地捐赠建校基金。这些标签是南方大学学院对所有热心人士的慷慨留有的一份永久的纪念。时光飞逝,但这些树枝依然繁叶茂盛,迄今屹立不倒,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
在2020年10月初,由我校董事长拿督陈洺臣和我率领本校领导层到高等教育部进行了历史性的拜访,正式提呈申请升格南方大学学院为完整大学。随行成员包括副校长刘福强先生,罗西扎女士(规划与认证处主任),赛达图尔女士(研究生与研究学院的高级执行员)及陈思蓉小姐(校长室高级执行员)。由于今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马来西亚政府即宣布落实行动管制令以便控制疫情扩散 ,以致我们比原先计划提交申请的时间推迟了两个月。对于南方大学学院而言,今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除了继续筹备升格大学之申请,我们也必须在这全球经济减速的困境中,兼顾财务上的灵活性。
我坚信,我们对升格大学付出的所有努力及心血,必定能得到丰硕的成果。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间接影响及约束了南方大学学院的发展与财务上的灵活性。由于疫情肆虐,马来西亚政府封锁了边境,疫情对于国际招生的影响也难以幸免。不幸中的大幸是,本校管理层自2019年就已开始努力地审慎管理及削减成本,从而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所造成的连锁反应降至最低。
由衷感谢各界人士一直以来不吝啬给予南方大学学院支持与鼓励,特别是在2020年,与我们风雨同舟。
让我们一起共同展望2021年,种下希望的种子,期许一切计划如期而至,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2021年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向我的人生导师致敬
作者: Prof ChM Dr Teh Geok Bee, FASc
2021年4月30日的早上,我收到第26届马来西亚科学院(ASM) 年度大会捎来佳音,会上批准了我的提名,正式委任我为该院院士。如果大家充分理解马来西亚科学院(ASM)在国家的科学工艺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会知道这一项任命对于所有马来西亚学者来说,可谓是职业生涯中一项重大的里程碑。我非常高兴和荣幸能被推荐及任命,能够被纳入这个集结国内优秀思想领袖的科学专业法定机构。
马来西亚科学院(Akademi Sains Malaysia,ASM)依据1994年的马来西亚科学院法案成立;于1995年由政府公告。马来西亚科学院的院长是由部长在咨询科学院理事会后,向最高元首举荐,并由其委任。马来西亚科学院在所有与科学、技术和创新相关的领域中充当思想领袖,引领我国科学工艺发展,针对国内外有关科技创新课题及政策向政府提出建言。
截至2020年,马来西亚科学院共有376名院士,其中只有71名(19%)是女院士。说到这里,你可能开始明白这项任命对我而言的意义。但是我却有着似乎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而又似乎还没达到顶峰的矛盾。我相信许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努力发挥表现的女性学者,都能感同身受这种矛盾纠结的情绪。
借着这充满意义的时机,我想分享及感谢三位在我的人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模范女性。首先是我的母亲,一位独自抚养五个孩子的妈妈,体现了勤奋和努力终将获得回报。她教会了我“有志者,事竟成”,在追求成就和幸福的过程中,永不放弃希望。
我生命中的第二个模范女性是拉曼大学的创校校长--丹斯里拿督黄丽绥博士,能与她共事及学习是我的荣幸。从她坚守原则底线、不苟言笑、但态度亲和的领导风格中,我学习到怎么管理一所教育机构。她退休后,好几次我们有机会在节庆时相约见面,或在电话里分享彼此的近况。 我很珍惜拥有与她这份亦师亦友的缘份。
我生命中的第三个榜样是Prof Datuk Dr Halimaton Hamdan。她是一位不需要被多做介绍的人,因为任何简介都不足以形容她长期以来公认的成就。许多人都以这伴随着荣誉的名字--" Prof Hali "来称呼她。同样的,Prof Hali在所有事情上都坚持原则底线、雷厉风行,我有幸在2011-2017年担任国家纳米技术局工作组的委员会成员时,向她学习。
丹斯里黄博士及Prof Hali一直都在为年轻学者提供自我挑战的机会,并慷慨地利用她们宝贵的时间来指导及栽培年轻学者。作为少数有幸的学者之一,我深深地感激她们两位的培育和教导之情,也很感恩拥有与她们这份珍贵的情谊。
至于我生活中模范男性的故事,就待日后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今后我会以这份荣誉及使命感为鞭策及动力,责无旁贷,以达成更高的指标。作为马来西亚科学院的院士之一,我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和责任,我将尽力为推动国家科学发展出谋献策,不辜负这份荣誉的期望,继续为社会服务。
祝愿我拥有满满地勇气、智慧和力量,成就我把事情做得更好!
Prof Dr Teh and her mother, Madam Lau Tik Hua.
Tan Sri Datuk Dr Ng Lay Swee and husband, Prof Dr Lim Tiong Koon at TARUC campus beside the plague commemorating her contribution as one of the founding leaders during the 50th celebration of TARUC establishment.
Academician Prof Datuk Dr Halimaton Hamdan FASc and husband, Prof Mohd Nazlan Mohd Muhid.